日本。和服大師的亞洲幻想 Itchiku Kubota Art Museum
攝影者- 劉子瑄
資料暨圖片提供-
日本。和服大師的亞洲幻想 Itchiku Kubota Art Museum
富士山北部山麓的五湖地區,有著東京近郊最壯麗的自然景色;五座代表性的湖泊以不同角度倒映出富士山覆著白雪的山錐,成就了許多攝影師口中的「此生必拍」之景。五湖中以河口湖為首,若是摒去滿聚觀光客的神社與歐風花草園,往深山裡走,你將來到日本和服大師久保田一竹(Kubota Itchiku)在關東唯一的紀念展館。
手感溫度,躍上和服與庭廊
日本和服染製工藝中,有一種名為「辻が花」的技法,盛行於室町時代。透過這種工法染織出的成品往往華美而繁複,複雜度之高也使其漸漸失傳。久保田一竹在20 歲時迷戀上此特殊染織法,故而努力鑽研、獨創了所謂的「一竹辻が花(Itchiku-Tsujigahana)」;透過綁布、手繪、染色,在和服表面留下皺褶紋理和繽紛漸層。他將對世間萬物的感想與幻想染上和服布,作品多以四季、宇宙與富士山等自然命題,每一件都保留著手感溫度。而他對於工藝的追求以及獨特的美感呈現方式,同樣可見於展館設計之中。
人、自然、藝術的共感空間
久保田一竹美術館的建築本體,由16 根百年檜木組成金字塔型的天井,外觀則是以琉球石灰岩與富士山熔岩,堆砌出樸質而粗獷的牆體。寬廣幽深的庭院請來了曾替京都高台寺造庭的關西造園家—北山安夫(Kitayama Yasuo),設計出小川潺潺、石階錯落、且四季景物分明的京風庭園。久保田一竹曾說,希望自己的展館是座「人、自然、與藝術的三位一體」,喜愛亞洲文化的他不僅將南洋風收藏品帶進了展館裝潢中,還從印度古城蒐集尚未衰敗廢置的木門、重新拼湊組合後裝飾於庭園林木之間。通往本館的道路上,一扇又一扇日式門扉、印度雕刻與東亞木門,像是開往奇幻世界的媒介,指引旅人深入他的美感之境。
欣賞完大師的和服手藝,館內深處還有一座名為「一竹庵」的茶房,這間小茶室曾經是久保田一竹的私人工作間,建材同樣採用琉球石灰岩,牆面則以常見於日本古民家的「漆喰」技法,加入纖維材質塗抹出粗曠紋理,替整體空間添增古樸氛圍。小茶室是館中少數能夠拍照留影的地方,點上一杯抹茶或紅豆湯,便能坐下來欣賞落地窗外的龍門小瀑,在園景包圍下靜靜沉澱;隨後再次踏出扇扇門扉,回到富士山腳下的城町。